最近是地方两会,隐形冠军引起空前关注,许多地方都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思路,其中,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山东、湖北、广东等省旗帜鲜明地提出如何拥有更多隐形冠军的问题。

  本期,我们选择安徽、福建和上海的有关报道和研究文章,编辑推送给读者,希望能对读者有参考价值。

  安徽:怎样产生更多隐形冠军

  安徽省围绕建设制造强省,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了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突出、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优势地位的行业“配套专家”“单项冠军”和“科技小巨人”。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一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安徽制造,如何培育出更多的“单项冠军”?

  安徽省政协委员石象斌认为,“专精特新”是“秘诀”。石斌表示,走“专精特新”之路,是中小企业争当“单项冠军”的重要法宝,更是中小企业成就“百年老店”的重要秘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发展得越来越好,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是一条重要经验。有数据显示,去年1700户省“专精特新”企业,虽然仅占全省规上中小工业企业数量的8%,却贡献了9.6%的主营业务收入和12.6%的利润,“小块头”迸发出“大能量”。实践证明,做专才能做精、做精才能做强、做强才能做久。这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道,也是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安徽省人大代表刘正龙认为,“工匠精神”是“基因”。刘正龙表示,随着安徽省工业化进程发展,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工艺水准不断提升,在许多细分领域,不少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甚至全球市场的引领者。制造业单项冠军对高质量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引领作用,能引导企业树立“十年磨一剑”的精神,长期专注于企业擅长的领域,为实现制造强国、制造强省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工匠精神、持之以恒”是单项冠军企业具有的“基因”,对于制造业来说,要注重弘扬工匠精神,走专业化道路,在自己专长的领域精耕细作,这是单项冠军企业群体带给整个制造业的重要启示。

  福建:打造福厦泉科技创新走廊

  14日,福建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在福州开幕,福建省省长唐登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打造福厦泉科技创新“走廊”。

  唐登杰强调,要大力培育“双高”企业和“专精特新”的隐形冠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0家、高成长企业70家;持续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建立创新激励与企业财税贡献、产出、研发投入等绩效挂钩机制,力争全省研发投入增长22%以上。要深化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贸试验区、保税区联动发展,发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支持建设数字中国研究院等“国字号”研发机构,加快建设若干个省实验室;加快建设厦门大学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产业研究院等工程研究中心,打造一批高水平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等,实施高新区创新提升计划。要实施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工程,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军民融合首批试点省建设;办好第17届“6·18”,提升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的平台功能。要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促进人才下沉、科技下乡、农民增收。

  上海: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是第一生产力

  上海的营商环境究竟怎么样?似乎不容易有定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于2018年伊始发布了《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在所有省份中,上海的营商环境健康指数位列第一。然而,如果我们看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海企业只有18家上榜,与浙江(93家)、江苏(86家)、山东(73家)、广东(60家)等兄弟省份相比,在上榜企业数量和营收规模上都差距很大。坊间更是一直追问“为什么上海出不了马云”,认为上海错失几次互联网经济热潮是制度和环境上先天不足。

  那么,上海在营商环境上有没有优势呢?答案是肯定的,最突出的优势是上海的营商环境具有较强的“可预期性”。

  第一,上海是个重视规则、特别守诺的城市。根据中国私营企业调查的最新数据,上海的法治环境满意度极高,在法律法规的完备程度、司法机关的立案效率、法院判决书的执行情况等方面,上海企业家的满意度都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政府的履约情况出众,在兑现用地指标、履行招商承诺、及时支付款项等方面表现均优于兄弟省份。

  第二,上海的行政部门不爱“撩骚”企业。上海的企业,很少被政府部门强制摊派、要求缴纳各种规费;民营企业有公关、招待费用的比例比江浙粤等省市明显更低。政府也不太去企业视察,搞现场办公,或是把企业找来参加各种咨询、座谈。

  第三,上海的企业经营制度成本持续下降。上海的行政部门在简政放权方面持续有所推进,私营企业调查的数据呈现了五个“进一步”:行政审批手续进一步简捷,工商证照办理时间进一步缩短、企业注册进一步灵活、年报程序进一步便利、“五证合一”的换证手续进一步简化。

  第四,上海的市场成本持续稳定。近年来,全国的普遍趋势是市场成本上升很快,包括人力、物流、能源等各方面,这是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变化、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人口结构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上海的市场成本上升没有兄弟省份那么快,说明市场环境和资源供给状况相对稳定。

  这几年的热议话题之一是,政府究竟应该如何介入企业发展?去年的第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提出,上海要“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大力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成长爆发性强、技术和模式先进的独角兽和超级独角兽企业,一批细分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

  上海该怎么办?我们认为,发挥上海的比较制度优势,打造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就是第一生产力。上海的法治化水平很高,有着履约守诺的制度文化,特别适合高效处理日常行政服务与管理事务;上海有着稳定、成熟的行政体制架构,不会出现许多省市常见的人亡政息现象,特别适合追求高水平稳态发展的企业落户;上海的资源集成效应很强,市场成本的控制做的比较好。这些都是上海不可复制的比较优势,只有加深对这些优势的分析和理解,才能帮助上海找准定位,扬长避短,真正实现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