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圆珠笔尖,到航天工程,从智能驾驶,到智能卫浴,上天下海,衣食住行,福建正为中国速度,注入澎湃动力,为中国制造,贡献福建智慧,用坚韧不拔的态度,克服困难,他们或享域全球,或隐形冠军,爱拼敢赢,突破科技卡脖子,砥砺奋进,打造可控产业链。

  如果不是下雨,这几天的凌晨3-5点,你都可与划过夜空的天和核心舱打声招呼,那闪烁的光芒里也有着福建智造的亮度——对接着“天和”的神舟十二号上的关节轴承来自福建龙溪轴承。这并不是龙轴第一次上天: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工程、长征系列火箭、天问一号……或许以前你没听过它的名字、不了解它的故事,没关系,《中国之光 福建智造》“龙轴:小轴承转出大格局”,为你讲述这家全国轴承行业唯一一家首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的故事。

  轴承,但凡有过修车经历的人——不管是自行车、电动车还是汽车,对它应该都有点印象:车轮轴承。轴承是各种机械的旋转轴或可动部位的支承元件,也是依靠滚动体的滚动实现对主机旋转的支承元件,被誉为机器的“关节”

  它当然不只应用于车辆,日常生活里的电冰箱、洗衣机、电脑、抽油烟机、手机等需要它;高大上一点,游弋于宇宙的空间站、掠过头顶的飞机、深海巡游的核潜艇等也离不开它!有人夸张地说,这个世界上所有需要转动的,地球除外,都需要轴承。

  如果这么说,你还不明白,那让我们回到它最原始的模样——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人们已经会制陶了。制陶时他们运用了一个器械:陶轮。木制的陶轮底上有个凸起小圆柱,它是陶轮转盘用的轴,支撑着转盘的旋转。这就是目前发现的轴承最初的模样。

  一个更直观感受到轴承作用的事例,当属古埃及人在造金字塔时运用的简单机械:为了运输重物,古埃及人在撬板下放置一排木杆,利用木杆的滚动使重物移动。现代直线运动轴承工作原理也是如此。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轴承多被运用于车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它才有了飞速的发展,品种越来越多,运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如今,一个国家轴承工业的实力已经成为体现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龙溪轴承所专注的关节轴承,品种数与产销量均居全球首位,达国际领先水平

  如名字所示,关节轴承的结构就像人体关节,由带有内、外球面摩擦副的外圈和内圈组成,可以在任意方向做摆动与旋转运动,具有高承载、抗冲击、耐磨损、自调心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载重汽车、工程机械、建筑路桥、高铁动车等诸多行业和领域。这个决定着主机运转性能的核心零部件,需要多门学科集体发力

  龙轴人也曾是“后进生”,体会过被轻视、甚至可以说“被霸凌”的苦楚。我国工业起步晚,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轴承工业也是如此。具体到关节轴承上的一个品类“自润滑关节轴承”(顾名思义,就是不需要加润滑油可自行润滑的关节轴承,应用于高端应用领域和极端环境中),欧美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有了相应的技术和设备,而千禧年的时候,龙轴人还为此求学无路。

  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机密在于一块织物上:自润滑织物。这块织物粘贴在外圈的内球面,能形成一类固体自润滑摩擦副,使轴承在运动过程中无需加注润滑油进行维护,实现减摩又耐磨的优异性能。有如此“魔力”自然价格不菲: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平米自润滑织物价格近10万元,能在漳州买到两套商品房。

  也就是这块织物,让龙轴人受了好长一段时间“卡脖子”的苦。他们也曾想以购买的方式,引进自润滑织物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可奔到了国外,买技术什么的根本没得谈,对方连生产现场都不让进,防备与轻视的态度清清楚楚。也就是这次不愉快的经历激发起了龙轴人的斗志——

  “你不卖给我们,难道我们就做不出来?你老外能,我们中国人就差劲吗?不可能的事。”龙轴集团首席设计师何两加说。

  那时,龙轴人对这块织物的全部了解也就仅于“织物衬垫”这四个字。他们开始大量查阅书籍,何两加甚至还到织布厂学起了纺织。做出了一块,一试,100多小时后磨破了,扎进去再研究;又做出一块,300多小时后破了,再重新调整思路……龙轴人也数不清自己失败了多少回,挥洒了两年多的汗水之后,成功开花结果——他们站到了国际自润滑织物技术的前沿。时至今日,龙轴人对与国外竞争对手在自润滑技术与关节轴承上的PK充满了自信,甚至在某些领域,龙轴人确信自己已是世界第一

  “天眼”,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探索宇宙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有了它,可以推动对宇宙深空的了解与探测,为天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之所以称为“天眼”,在于其“视网膜”和“瞳孔”的设计“视网膜”指反射面;“瞳孔”指馈源舱,即放置接收宇宙外信号装置系统的舱体。前者有改变形状的需要,后者有调整位置和角度的需要,这些都有赖于关节轴承加以实现。这对关节轴承的设计提出了新挑战:常规的关节轴承可以前后转动、沿中心转动,而“天眼”所需的关节轴承还要在支点固定的情况下,前手臂能够伸长和缩短。难度还不止如此。要想让由4450块反射面单元组成的、总面积25万平方米的“视网膜”实现实时主动调节并维持精准的弧面形状,14000多个关节轴承在连接孔的数量与角度上的需求都不一样。

  这里面的难点,让人一想就头皮发麻!更可怕的是,给予龙轴人的时间十分有限:他们要在两个月里完成14000多张图纸的设计、校对、审核、签批。

  五加二、白加黑,差点没搬床到厂里睡——两个月后,龙轴人完美地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天眼之父”南仁东的肯定。

  有人说,只有中国人才能做成“天眼”,它凝结了全国20多个科研机构、上百名科研人员的心血,汇聚了几千名一线工人的汗水。作为其中的一股力量,龙溪轴承无疑也是凭借着永不言弃、众志成城的精神又一次攻克了难关。他们的拼搏精神是自上而下、团结一致的。龙轴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晋辉曾提到:

  “多年来,我们龙轴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都是在15~20%左右。如果说我们每一年少投入5%的研发费用,也许我们高管当年度能够多收入5万到10万,但是对整个公司的影响就非常大了。我们要做到全国全球领先的地位,就是要做出这种牺牲。”

  现在,龙轴集团产品有9000多种,平均每天就会有两个新产品诞生,将原本就已细分的关节轴承领域越拓越宽。值得一提的是,龙轴产品填补了国内建筑用关节轴承节点技术领域的空白,在广州“小蛮腰”、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数十项大型建筑结构应用成功。龙轴的产品在国内配套市场占有率超70%,并大量出口欧美亚等四十多个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占有率达12%